方案介紹
智慧醫療建設,主要包括三個維度,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
1、智慧醫院系統建設,包括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臨床活動移動化、智能化提升業務能力等。信息化、智能化正成為醫院核心競爭力之一。
智慧醫院目前涉及的三大領域:
1)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自助機、互聯網預約掛號、信息提醒等,讓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
2)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醫務人員使用、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建設。
3)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HIS系統、財務系統、OA系統等,用于醫院的精細化的信息化管理。
2、區域衛生系統。區域衛生系統由區域衛生平臺和公共衛生系統兩部分組成。
1)區域衛生平臺包括收集、處理、傳輸社區、醫院、醫療科研機構、衛生監管部門記錄的所有信息的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包括旨在運用尖端的科學和計算機技術,幫助醫療單位以及其它有關組織開展疾病危險度的評價,制定以個人為基礎的危險因素干預計劃,減少醫療費用支出,以及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電子健康檔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HER);包括由一般疾病基本治療、慢病社區護理以及大病向上轉診和接收恢復轉診雙向轉診服務的社區醫療服務系統;還包括對醫學院、藥品研究所、中醫研究院等醫療衛生科院機構的病理研究、藥品與設備開發、臨床試驗等信息進行綜合管理的科研機構管理系統。
2)公共衛生系統分為衛生監督管理和疫情發布控制等部分,系統機構包括各級醫療行政部門、醫院、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等,具體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綜合監督執法、婦幼保健等系統。
3、家庭健康系統。家庭健康系統是最貼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針對行動不便無法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病患的視訊醫療;對慢病以及老幼病患遠程照護;對智障、殘疾、傳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監測;還包括自動提示用藥時間、服用禁忌、剩余藥量等的智能服藥系統等。
方案核心價值
1.綜合理解我國醫療體系現狀,主要表現在:一是對于病人:“看病難”、“看病貴”、“三長一短”;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住院環境簡陋,醫護溝通缺乏。二是對于醫院:缺乏信息共享,存在信息孤島;缺少與患者有效的溝通橋梁;缺乏全面的醫學知識庫;數據深度利用不足;信息化機制需完善。三是對于政府機關:區域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資源有限,利用有限;對醫療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控;不能及時掌握、處理突發醫療事件等。
2.針對中國醫療存在問題,智慧醫療系統建設在堅持四大理念,聚焦兩大方向的基礎上,重點展開建設,解決當前的社會訴求。
堅持四大理念:標準為基:以國家的各項標準和技術規范為系統設計的基礎;患者為本:以患者為中心,面向患者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實用為先:首先要滿足醫療業務的實際需求;創新為翼:不斷變革創新的醫療信息化技術將助力醫療騰飛。
聚焦兩大方向:
新醫改: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建立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信息系統;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大健康: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推進醫學科技創新進步;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重點建設內容:
1)區域衛生信息平臺
整合區域衛生平臺、公共衛生系統以及區域醫療大數據中心,形成統一高效、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開、使用便捷、實時監管的信息平臺。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應用,逐步整合、規范現有的衛生信息資源,形成區域集中共享、整體配套、高度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衛生信息化體系。
2)智慧醫院
推進完善臨床業務、患者服務體系、運營管理體系、科研服務體系等業務流程,將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為促進醫院發展的強大動力。實現“五化”,患者服務互聯網化、臨床服務智能化、科研數據一體化、醫院管理精細化、醫聯體開放化。實現途徑:全面整合智慧醫院三大領域(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依托,實現醫院內、醫聯體、區域間的互聯互通;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依據“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案(試行)”、“關于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等標準進行相應級別的系統功能完善與評級工作;持續不斷的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推進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