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深圳智慧城管項目,緊緊圍繞著2018年底深圳市城管局的要求:“提高站位,加強認識,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融入智慧城管的設計理念和具體方案中,不斷優化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公眾服務水平。同時,智慧城管項目也是城管補短板,謀創新的一個重點項目。該項目在設計時就考慮充分,統籌現有業務、融合城管業務、為后期智慧城管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全局統一基礎服務、統一調度、統一業務管理、統一公眾服務,打造出“1+2+2+N”的深圳城管管理服務體系,實現了城市管理和公眾服務國內雙一流的總體目標。
智慧城管項目于2018年9月獲得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復,總投資額為2.1億。華昊作為設計單位于2018年12月中標,并于2019年4月基本完成了項目設計工作,項目設計費用為339萬元。
項目建設思路:
項目總體架構上以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來保障項目的整體建設內容,通過建立統一的應用支撐和基礎設備環境,為多樣化的數據感知接入、數據資源接入及業務應用開展提供支撐,業務系統可以通過多渠道為不同行業和層級的用戶服務。
一套基礎設施環境?;谏钲谑姓招畔⒒Y源,結合城管應用實際,構建城管局廣泛聯通的物聯網基礎設施、多種形式的數據中心服務資源、優化融合的新一代網絡、統一業務應用支撐平臺和統一的城管運營管理中心等。實現基礎支撐環境基本完善。
兩大城市服務抓手。以“綜合指揮調度平臺”銜接城管各項業務,管理上實現“合縱連橫”?!翱v向”承接區級、市級、省級政府的智慧城管管理體系,確保自上而下的互聯互通?!皺M向”實現城管各部門業務融合,達到協同合作,實現“繡花”一樣的精細化管理。以“公眾互動服務平臺”溝通各類群體聲音,服務上做到“創新為民”。平臺持續推動科技應用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和服務體制創新,實現城市管理向“服務”轉變,大大提升公眾服務水平,真正實現便民利民的服務體系。城管業務效率和公眾服務能力大幅度提升。
兩大業務軸心?!皵底殖枪堋币詣撔鲁鞘泄芾戆讣新涞仳寗涌鐚蛹壙鐦I務協同,引入智能化、扁平化、移動化城市管理能力,讓城市管理信息感知、采集、分析、服務、指揮、監察融為一體成為可能?!熬C合執法”以“五化”(數字化、精細化、扁平化、智能化、透明化)的高標準要求驅動城市綜合執法改革,完善城管執法體系,強化統一指揮,讓城市執法管理者能“看得見、呼得通、調得動”,讓城市百姓參與到執法體系中共建法治文明城市。
N項城管業務應用。項目建設包括環衛綜合管理、城中村綜治管理、安全生產監管、戶外廣告管理、養犬管理、林火監控、大數據分析等業務應用。結合現有城管應用和未來應用規劃,構建智慧城管全景圖,打造大城管業務體系。
項目建設內容:
深圳市智慧城管項目依據統一的智慧城管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實現包括基礎環境建設和信息化建設。
基礎環境建設主要是指城管(園博園)指揮中心大廳建設以及城管機房設備間建設。
信息化建設,采用“互聯網”的思路,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打造集業務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智慧城管整體架構體系,主要包括感知層、基礎設施層、支撐平臺層、應用層、服務層和用戶層等。
1、感知層。根據城管業務管理需求,按照相關標準接入業務前端感知設備。主要包括有執法終端、部件傳感器、車輛傳感器、視頻監控、無人機、安全生產傳感器、環衛傳感器、衛星遙感、對講機、手機終端等。
2、基礎設施層?;A設施方面,主要涉及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中心云平臺資源、公有云資源和本地專用硬件設備等,用于承載數據和應用的正常運行。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云服務等IT基礎設施設備;通過多種網絡通信能力實現終端、設備、數據、應用等互聯互通,項目涉及政務網、互聯網、物聯網、視頻專網以及其他專網等,讓城管各業務部門協同互連。
3、數據資源層。將城管涉及的相關數據資源統一管理,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城管業務數據、主題分析數據、網格數據、事部件數據等,實現全局數據共享應用,同時對外實現互通共享。
4、支撐平臺層。通過框架支撐、大數據支撐、公共服務能力支撐等為城管業務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標準和共性服務能力,有效地從應用底層統一標準、統一數據,便于業務互通、能力復用。大數據支撐方面主要基于大數據基礎平臺,結合數據治理能力,加強數據共享監管和數據質量管控,為業務數據分析提供大數據分析工具。公共服務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微服務框架、統一門戶、統一認證、統一GIS、視頻聯網共享、公眾服務支撐、融合通信服務、企業征信服務、智能組件服務、大數據分析等,支撐快速開展業務應用,節約項目成本,避免重復投資。
5、應用層。智慧城管各項應用構成整個應用層。包括城管兩大抓手“綜合指揮管理平臺”、“公眾互動服務平臺”和兩個軸心“數字城管”、“綜合執法”及各業務部門的專項應用等內容。
(1)綜合指揮管理平臺。面向內部管理,采用實時定位、視頻采集、場景上傳和遠程控制等手段建成一個高效運行、及時處理、全面覆蓋的智能指揮調度平臺,統一協調各職能部門的行動,實現對城管業務工作更快捷、更可靠的全方位應急指揮及業務調度,提高人員、車輛的資源利用率。
(2)公眾互動服務平臺。面向公眾,以公眾為主體,實現公眾關注的城管問題全過程公開,充分依靠群眾的力量提高城市管理問題處置的質量與效率。同時為廣大市民提供基于實景地圖的各項生活信息服務,方便市民以主人翁的視角參與城市的管理,并享受智慧化城管帶來的便利服務。通過公眾互動服務平臺的建設,進行有效的城管宣傳工作,體現為民服務,展示良好的城管形象;鼓勵市民熱情參與,積極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倒逼城管工作形成常態化、精細化的長效機制;加強與市民互動,引導市民養成文明習慣,實現全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目的。
(3)數字城管系統。重構現有數字城管系統,按照“雙軸心”管理模式和扁平化處置流程設計,實現數字城管核心九大子系統、數字城管擴展應用(全移動集成應用、采集員管理、操作員管理、部件生命周期管理、業務短信應用、崗位學習與考試、信息采集督查管理、案件落地管理、智能化接入等)、數字城管大數據分析、數字城管可視化展示和數據接口開發等內容。
(4)綜合執法管理系統。按照“雙軸心”管理模式和執法辦案處置流程設計,實現網上勤務、網上辦案、指揮調度、在線學習、監督考核、執法數據研判、執法業務公開、違法電話管理、公文協同、即時通信等內容。
(5)專項業務應用。專項業務應用涵蓋城管各職能業務,主要有環衛綜合管理、林火監控、戶外廣告管理、城中村綜合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燈光照明信息管理、綠化精細化管理、市容考核管理、養犬管理和公園信息管理等專項業務應用系統。對于已建系統將納入整個體系共同運行,新系統按智慧城管總體框架來設計實施。
6、用戶層。智慧城管業務應用的各類用戶,包括社會公眾、各業務單位業務人員、管理人員、系統運維人員等。
項目建設亮點:
1.全面實現五大融合與創新。
包括,融合高新技術、業務流程創新、功能設計創新、數據應用創新、管理手段創新。
2.全方位實現數字城管重構,打造“三化”、“兩全”、“雙軸心”。
“三化”:移動化,將城市管理全流程延伸至移動端,實現隨時隨地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將語音識別、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引入數字城管全流程中,實現預警、推送、分析和處置的智能化;扁平化,扁平派遣、一案多派、一派到底。
“雙全”:全覆蓋,通過數字城管重構實現城市管理全業務的聯通、監管、考評覆蓋,數據全覆蓋、全匯總;全參與,以數字城管為核心,將公眾、采集員、監管對象、執法主體、責任主體等全部納入數字城管體系,實現城市管理的全參與。
“雙軸心”:數字城管監督、處置、發現問題;綜合執法,作為輔助責任主體解決問題,形成雙軸心,落實主體責任制。
3.全系統實現綜合指揮調度。
以行業領先標準,構建全局智慧調度核心,鏈接市區各行業單位、直屬單位,全局智慧,一圖展示,全面提升系統先進性。
4.全區域實現綜合執法。
以執法“五化”為指導思想,重點建設網上勤務、網上辦案、執法指揮、督察管理四個子系統,打造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智慧大腦”,將執法涉及的人、案件、部門通過網上標準化流程實現精細化執法;強化統一智慧,讓管理者 “看得見、呼得通、調得動”;讓城市百姓參與到執法體系,共建法治文明城市。
5.全方位提升公眾服務。
實現公眾服務統一化,平臺化,快速化,便捷化。